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詹前裕分享膠彩之美與創新

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詹前裕分享膠彩之美與創新
 
轉載自經濟日報
 
東海大學榮譽教授詹前裕獲國內美術教育權威王秀雄譽為「臺灣戰後膠彩畫教育之父」,在膠彩畫創作之餘,也致力於膠彩畫教育、研究、推廣、交流等,並且讓藝評家謝里法肯定,其為臺灣膠彩畫發展做出繼往開來的貢獻。他日前接受臺師大EMBA邀請,在藝文大師講座中,分享「膠彩之美,膠彩畫的發展與創新」。
 
「臺灣膠彩畫最早源自於日據時期的日本畫家來臺推廣,是一種以色彩為主的繪畫,又被稱為東洋畫,有別於當時所流行的水墨畫,且作品大多是黑白的。」 詹前裕表示,膠彩畫的定義始於台灣膠彩畫之父—林之助於1977年命名,並在雜誌上發表,凡是用膠水(鹿膠、牛膠、魚膠等)作媒劑,調入礦物質顏料、水干顏料、植物顏料或金屬顏料(金、銀、鋁等),所畫出來的作品都稱為膠彩畫,早期翻譯為Glue-Color Painting,官方翻譯則是Eastern Gouache。
 
講座中,詹前裕剖析了東西方各地區的早期繪畫的差異,從中國古代的丹青彩繪,日治時期的臺灣東洋畫,直到戰後臺灣膠彩畫的發展,並分享東海大學美術系師生的膠彩畫。他指出,從人類的歷史發展軌跡來看,在國家比較富裕與強盛的朝代,當知識份子受到重視,當代會比較流行色彩華麗的風格,就像盛唐與盛清時期;若是在戰亂與貧窮的朝代,知識份子受到歧視與迫害時,則水墨畫就會盛行,因為水墨畫的黑與白,能把內心的不滿、孤寂、滄涼、痛苦以及傷感情緒表達出來。
 
「膠彩畫運用礦物顏料來繪畫,其色彩在華麗中帶著穩重高雅的感覺。」他強調,欣賞膠彩畫的方式跟其他繪畫差別不大,西方的油畫、水彩畫或粉彩畫,大多以明暗光影、透視學等方式進行創作,而膠彩畫大多偏重東方的媒材,畫法多元,使用天然的礦物質顏料為主,色彩漂亮,非常飽合,是其他媒材無法達到的。
 
「繪畫是人類共通的視覺語言。」他認為,雖然臺灣膠彩畫曾經在戰後沒落,但自從1985年東海大學美術系開設相關課程後,慢慢帶起風潮,直到近年來,新一代的年輕畫家發展出更具思考與原創性的作品,甚至在許多畫廊可見。當欣賞的畫作夠多,就能慢慢體會創作者想傳達的意念,而在了解東西方文化之後,不僅有助於精進看畫的眼光,更能貼近創作者的心境與想法。
 
原文網址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723/5730749
 
#台師大EMBA
#臺師大EMBA
#跨界
#全人管理教育
#藝文大師講座#詹前裕